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朝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备受重视。近年来,学界围绕为什么要办好、如何办好新时代思政课进行了深入探讨,但对什么是新时代思政课的研究却相对薄弱。从新时代思政课“新”在哪里的角度开展探究,在理论和实践上均有较大价值。
“新”在党对思政课的功能有了新定位
中国共产党一直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作出过重要部署,并对思政课功能有明确定位。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相关文件强调了思政课的性质,明确了思政课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功能定位。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思政课和思想品德课是系统地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又强调高等学校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学校要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最基本手段是推进课程教学。在课程教学体系中,思政课处在什么位置、发挥什么作用,大家的认识并不一致,在实践中也存在相对边缘化的倾向。立德树人,首在立德,上述情况不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这一重要论述,从课程体系的角度明确了思政课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立德树人中的关键地位,是重要理论创新。这有助于廓清部分人的认识误区,有效解决思政课教师数量不足、被边缘化等问题,也为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心同向同行奠定了扎实基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召开5年来,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也充分证明了这一功能定位的重要价值。
“新”在党对思政课教师素养提出了新要求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素养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包括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这“四个引路人”;以及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等。并从师德师风建设、教师教育体系和提高教师地位等方面论述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为包括思政课教师在内的所有教师素养提升提供了行动指南。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强调了思政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课程地位,而且还点出了思政课要求高、“讲好思政课不容易”的难点。在此基础上,他强调建立一支“六要”素养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是讲好思政课的关键所在。这“六要”包括:政治要强,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情怀要深,要有家国情怀、传道情怀、仁爱情怀;思维要新,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视野要广,有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道理讲明白、讲清楚;自律要严,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人格要正,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六要”分别从国家政治要求、个人业务能力以及道德品行三方面对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新要求,这为建设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指明了正确方向。
“新”在党提出了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新举措
办好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是根本动力。为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习近平总书记明确了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一系列举措。
第一,贯彻“八个相统一”要求。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做到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在“八个相统一”中,前两个侧重于新时代思政课教学的性质,中间三个侧重于新时代思政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后三个侧重于新时代思政课教学的主要方法,这“八个相统一”构成了一个统一整体,是讲好新时代思政课必须打好的一套“组合拳”。
第二,讲深、讲透、讲活科学道理。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这一论断,明确了思政课教学的核心是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道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道理”、学生成长成才的“道理”等,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此,要以深刻的学理说服学生,把科学道理讲深;以通透的教学内容回应学生成长需求,把科学道理讲透;以生动的方式讲出有活力、有感染力的思政课,把科学道理讲活,实现教师用心教、学生用心悟的有机统一。
第三,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着力加强不同学段思政课的联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对从小学到研究生阶段的思政课如何整体规划课程目标、调整创新课程体系、统筹推进课程内容、加强教材体系建设等提出了明确要求。教育部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加强对不同类型思政课建设分类指导。这些重要部署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对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讲好新时代思政课提供了重要指导。
第四,善用“大思政课”。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进一步明确了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方向。上述论断中的“我们”,不只是思政课教师,而是全党全社会,即在党的领导下,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强思政课建设,为思政课建设提供大师资、大平台和充分的资源保证。“大思政课”,绝不是课堂之大,而是要着力优化思政课教学资源供给,改进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教学,把思政课课堂延伸到亿万中国人民已经书写和正在书写的时代篇章中,将新时代的伟大变革、鲜活实践、生动现实转化为极具教育效力的“大思政课”,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中不断提升新时代思政课的温度、力度和效度。
本文系2023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一般项目“基于有效提问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号:23JDSZK104)和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项目“有效课堂提问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项目号:B231006510)的阶段成果。
(作者系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常务副院长)
文章来源:《政工师指南》2024年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