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工职评办 政工师指南 政工师进修学院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全面促进科学发展

天津第一机床总厂党办主任   韩振楹

  党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于党的实践活动的创造性成果,“是我们党根据党的性质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创造的一种科学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以及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其根本的实践内容。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贯彻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面对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特点,提出了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一系列策略。特别是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坚持走群众路线,是实现科学发展,是我党当前的重要政治任务。习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脱离群众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危险,深入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目标任务提供坚强保证。

  坚持科学发展观,是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前提;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科学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一、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完善了党的群众路线的价值内涵

  “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胡锦涛总书记的这一论断,十分清楚地揭示了群众路线的党性原则。群众路线不仅是工作路线和领导方法,而且首先是一种历史观,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如何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是一种政治立场和价值理念。

  是否坚持群众路线,始终是我们党的一条根本价值原则。科学发展观在理论与实践上丰富和完善了它的内涵。

  第一,进一步丰富了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的理论内涵。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是历史创造的主体和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核心观点。毛泽东曾高度概括:“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中国共产党突出强调了人民群众是我们党服务的价值主体,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看做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反复强调,“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把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衡量党的工作的重要标准。脱离群众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危险,这些都丰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关于历史主体理论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全面地概括和阐发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和作用方面的贡献:一是在理论上明确使用“人民主体作用”的概念。强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本在于发挥人民主体作用”, “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二是更加突出地强调了人民不仅是历史创造的主体,而且是历史创造成果的享有主体,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观点,从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层面深化了落实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的方法和途径。三是在人民群众与执政党的价值关系中,强化了人民群众作为价值评价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四是从价值主体的自身定位上,提升了主体自身发展在历史发展中的目的性意义。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最终价值目标,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目标,落实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

  第二,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党的群众路线的价值定位,将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和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首先,把公平正义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要“在促进发展的同时,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依法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其次,在工作思路的战略设计上,以更加突出制度公平、政策公平以及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作为贯彻群众路线的价值导向,强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最后,强调这种维护公平正义的价值方针,在当前必须重点体现和落实在保护群众的基本合法权益上。

  第三,把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领导价值观,作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关键环节。群众路线的本质是如何对待群众。科学发展观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权为民所用”,即权力观。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自然要为人民所用。要努力做到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高度一致,但归根结底还是要对人民负责。“情为民所系”,以什么样的感情对待群众,历来是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突出“真情实意”、“将心比心”,胡锦涛同志说过:“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 “利为民所谋”,即利益观。贯彻群众路线,首要的就是要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并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全心全意地为人民谋福祉。我们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也决不允许党内形成某种特殊利益集团,作为执政党更不能以公权与民争利。其次,执政党的领导干部决不能利用职权为自己谋取私利。所以要加强“四风”建设,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后,要以务实、亲民和惠民为作风建设以及行为规范的价值导向,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二、科学发展理论确立了新形势下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贯彻群众路线的战略策略和具体的形式方法是根据党的历史方位和任务及其所处环境的变化而与时俱进的。

  科学发展观按照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总目标,针对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以及领导干部中存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不良作风和工作方法,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和创新贯彻群众路线的策略及其重要方法,为党的群众路线增添了新的科学内涵。

  第一,坚持发展依靠人民群众的思想,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投身科学发展的伟大实践。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任务靠人民群众努力,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最大限度地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所以,为了激发社会的创造活力推动发展,就要使人民群众的“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必须广泛征询各方面意见,使一切重大决策真正符合人民的意愿,获得人民的认同、支持和拥护。

  第二,密切关注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把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贯彻群众路线的战略重点。 “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而为了正确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就必须进行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尤其是要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要对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找到事物内部及其与外部的联系。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顺应了群众的意愿,也体现了我们党做好群众工作的正确的战略思路和领导方法论。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正是当前贯彻群众路线的突出问题和需要重点突破的地方。各级领导干部努力做到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强调对于解决群众利益问题,要着眼于提出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即重在从政策上、制度上解决问题,积极探索长效机制;要坚持为群众排忧解难,需要采取逐个落实解决的扎实态度和方法。

  第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把着力推进社会和谐作为贯彻群众路线的重要创新点和突破口。加强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必须“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之所以要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结合起来,其根本原因是两者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统一性表现在社会管理“必须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扎实做好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工作”。毫无疑问,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保障和改善民生也正是新形势下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的重点。在群众利益协调机制上,要根据统筹协调的原则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在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要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社会公共安全预警机制、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等;充分发挥基层组织联系党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要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更好地调控社会舆论和疏导群众情绪等。这些既是创新社会管理机制的重要途径,也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工作机制创新的重要内容;既是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贯彻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在新形势下对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方法创新。

  三、明确了新形势下提高我们党做好群众工作本领的战略要求

  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关键在于造就一支在新形势下能做好群众工作的干部队伍。这里不仅有价值观问题、作风问题,而且也有认识问题和能力问题。对于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的多发性和复杂性,我们一些领导干出现了所谓的“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的困惑和尴尬。科学发展观把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本领作为对党的各级组织及其领导干部,尤其是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的战略任务和政治要求。对于党员领导干部,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通过“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强化党的宗旨意识,以党章为镜,牢固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执政理念。同时科学发展观特别强调要提高以下几种领导能力:

  第一,着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要坚持服务群众的方向,必须从解决群众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入手,以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作为工作重点。从源头上减少矛盾和维护群众权益,必须从满足和解决群众的实际利益上着力。只有使群众真正得到好处,群众工作才算是有效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必须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坚决制止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沽名钓誉的‘政绩工程’”,努力创造惠及群众的工作实绩,“要在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下功夫”。

  第二,着力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依法治国是我们党的基本方略,也是重要的领导原则和领导方法。在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情况下,领导干部很容易滋长官本位意识,忽视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很容易依赖“权力”办事,甚至迷信权力解决问题;很容易忽视依法治理的理念,弱化依法处事的意识;很容易养成简单粗暴、命令主义等不良作风,这就必须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依法办事不仅是指按照有关的法律条款、法律程序以及法律工具和手段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更重要的是要坚持和贯彻法治精神,即依照公平、公正、公开和平等的原则对待群众利益问题,要讲究处事规范、严格程序,反对滥用职权、随意处置。

  第三,着力提高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要发挥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的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现阶段的群众利益及其诉求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有的是合理的,也易于解决;有的可能是合理的,但一下子难以办到;有些可能是不合理的。群众利益的诉求方式可能是理性的、合法的,也可能是情绪化的,甚至是冲动的、无序的、不合法的。这就对党的干部的思想工作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即要区别不同对象和情况分别处理。 要不断健全和完善群众的利益诉求以及政府的信息公开与反馈机制,创造良好的社会沟通机制和沟通氛围,及时了解群众心声和实际需要。要“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要加强人文关怀,注重促进心理和谐,倡导和塑造相互关爱的人文精神,引导群众正确对待和处理自身利益问题和社会矛盾,搞好综合治理,共同创造宽容理解和谐的社会文化环境。

  第四,着力构建群众工作的新格局,创造群众工作的新办法。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从思维方式上要立体、多维度、多层次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坚持统筹兼顾方针与群众路线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方法论原则。科学发展观关于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格局和新方法的论述特点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一是群众工作主体的丰富性。如同社会管理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一样,群众工作的主体也要建立和健全包括党委、政府、社会组织和群众自己在内的多方主体参与的新格局,形成工作合力,尤其要更加重视群众的自我治理、自我教育在群众工作中的作用。二是群众工作社会机制的多样性。如把建立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作为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层面的重大举措;把形成科学有效的各种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等机制作为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基本工作机制;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等作为完善联系群众制度的具体工作机制。三是群众工作方法的综合性。群众利益和群众思想问题的多样性、复杂性,必然要求群众工作方法的多样化。 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善于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加强群众工作渠道和形式的不断创新性。特别要重视学习和探索运用新媒体、民意调查、社会评估等新型工具拓宽联系群众、了解社情民意的渠道,并发挥对社会舆论、群众情绪的引导和疏导作用。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弘扬正气,释放正能量,与时俱进地做好群众工作。

(选自高级政工师研修班课题作业)

版权所有:天津市政工职评工作网
津ICP备19008285号-2